2007/03/12

美国博客写什么?

  以下这篇中美对话真的很好,不仅仅是传媒的人士,更是对普通的草根博客(blogger)来说值得一读,有助于解决我们的博客写作内容以及审美疲劳的问题。

  美国博客写什么

文章转自“豆瓣”http://www.douban.com/review/1132258/ 来自 南桥

  斯蒂芬·库柏(Stephen D. Cooper)是一位传媒系教授,不久前出版《博客媒体》(Watching the Watchdog: the fifth estate)一书,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博客作为一种媒体的价值和定位。本书原名中的“第五等级”(the fifth estate)是指相对于贵族、教士、中产阶级和新闻界人。将博客比成新闻之外的“第五等级”,还有另外一个典故。1965年,17岁少年Harvey Ovshinsky在洛衫矶一家报社实习后,创办“地下报纸” The Fifth Estate。此报纸至今尚在,是一家号称“反对主流权威的报纸”(anti-authoritarian newspapers)的独立媒体,其“粉丝”遍布全球。以“第五等级”比喻博客,正是要说明它对第四等级,亦即传统媒体,所起到的挑战作用。
  
  那么在美国,博客作为“自我媒体”(me media),究竟发展到了什么地步?和大众传媒(mass media)应该是有什么样的关系?美国这些“公民记者”(citizen journalists)都博些什么?博客的前途是什么?带着这些问题,我于2007年3月8日下午去拜访了库柏:
  
  
  为什么他们不看明星博客
  
  南桥:请问美国人平时都写些什么博客,或者看些什么博客?
  
  库柏:阳光下该有的,都有博客在写。有的很简单,很浅显,写自己的猫,写自己的汽车;有的是非常严肃的政治话题,政治辩论,写得严谨,有质量。
  
  南桥:中国博客一直在分“名人博客”和“草根博客”两个阵营,请问你们有没有?有没有什么美国名人在写博客,且有很多人看?
  
  库柏:我们没有这种区分,我自己也不怎么去看名人的博客,只看过一两次音乐名人的博客(南桥注:库柏的本科专业学的是作曲)。
  
  南桥:为什么不看?
  
  库柏:没有必要。我们的大众媒体对他们的报道已经饱和了。博客的价值在哪里?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一些未被满足的利基需求(some unmet niche needs),名人的博客并没有形成什么未被满足的需要,除非是一些过时的明星,要借助网络手段重新出来。另外,这些人的内容有的很浅薄,写得很蠢(too lame)! 我再也不去看了,别人也不怎么多看。我看的多半是些时事和政论性博客。Technorati(博客统计网站之一,南桥注)上应该有分类,如果这些人有博客,应该可以去搜索到。
  
  南桥:我只是好奇,随便问一下。说到technorati, 曾经有一段时间technorati上排名最高的博客是我们中国的徐静蕾,她就是一个明星,是演员也是导演,她的博客很多人看。人各有好,看来你只看严肃的博客?你们这里有没有纯属娱乐性的博客?
  
  我们骨子里的彼得?潘(Peter Pan)
  
  库柏:那当然有,很多人博客本来就是为了好玩。比如有一个人一直把自己扮成彼得?潘(南桥注:长不大的童话人物),说自己长不大,骨子里是小孩。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开玩笑。认真看下去,发觉这家伙还真一直把戏扮演下去,还订做了一些彼得?潘的服装,颇煞有介事。这家伙还真玩进去了。
  
  南桥:这有价值吗?
  
  库柏:为什么不?这纯粹是他个人的取舍,做对他自己来说很重要的事情。他或许这样做显得有些荒唐。不过我觉得这很酷啊。如果你觉得喜欢那就喜欢啊,又没有什么恶劣的后果,我想说的是:上帝保佑这个家伙!
  
  南桥:那还有什么别的有趣的博客没有?
  
  库柏:什么都有,有的是玩数码摄影的,有的是品酒的…
  
  南桥:你自己有没有去写?
  
  库柏:没有,我也有朋友让我开个学术博客,不过我没有时间?
  
  南桥:你看不看中国的博客?
  
  库柏:不知道,主要是不懂你们的语言。
  
  南桥:我也是个博客,我还在博客上给你的书写了一书评。
  
  库柏:谢谢,回头发过来给我看看?
  
  南桥:可惜我是用中文写的,你看是不是找什么工具给翻译一下,或者我下次来给你读一读。
  
  博客在满足什么样的需要
  南桥:你刚才说,博客满足了一些“利基”需要,这是什么意思?利基(niche)就我所知,说的是一种市场。
  
  库柏:是的,我认为有一些信息的利基未被满足(under-served niche of information),这里有很大需求,博客更能够满足。
  
  南桥:什么意思?
  
  库柏:传统媒体的信息有时候是不准确的,可是狗身上的虱子,你不捉它不会自动跑(fleas don’t just leave the dogs)。你比如纽约时报,它的有些报道是极不准确的,有的时候故意提供错误信息(willful errors),或者有关键的遗漏信息(serious omissions)。
  
  南桥:为什么这样做?
  
  库柏:直截了当地说,这是因为党派利益。他们希望能左右公众话语,把公众的阐释提前过滤掉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博客是一个“纠错机制”(a corrective to the problem.)
  
  南桥:可是你有没有考虑过,博客自身也会出错呢?如果传统媒体使用博客来纠错,如何判定博客信息来源是否可靠?比如错误引用博客内容呢?
  
  库柏:这是一个多方纠错的过程。过去的传媒,基本上是一对多的沟通方式。不错,读者可以提供来信,给ABC 给CNN这些媒体纠错,可这个过程很慢,也很稀少,属非常规行为。媒体有时候会比较傲慢,未必尊重读者反馈。博客出错,大家很快就发现,他也很快就能改过来。这种快速反应是一种常规。这是完全不同的机制。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,我认为博客作为媒体只会越来越好。博客不会将错误不断放大。你说的错误引用情况是有,但是博客之间信息会互相对比,迅速纠错。另外博客和传统媒体之间也会互相对比,迅速纠错。
  
  博客媒体和大众媒体
  
  南桥:不知你看过《信息乌托邦》(Infotopia)这本书没有,它对专家思维与公众思维进行了一个对比,里头说了个有趣的事情,就是专家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换也会出错,你可不可以说博客代表了一种公众话语,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专家思维?就像我们中国人说的,三个臭皮匠,抵得上一个诸葛亮?
  
  库柏:听起来很有意思,我回头找来看看。我也给你推荐一本书,叫《小人物大军》(An Army of Davids).David 就是打败巨人歌利亚的大卫王。
  
  南桥:你是不是说博客就是千千万万个小大卫,把媒体巨人打倒?
  
  库柏:不是这个意思。我只是觉得这本书的比喻有些意思,好像和你说的情形形似。但我并不认为博客的小人物会把媒体大巨头打倒。二者之间应该是共生关系(symbiosis)。
  
  南桥:可否说明?
  
  库柏:博客也是媒体系统的一个部分。一些媒体也求助于博客,博客也借助媒体,二者互相依赖。事实上有一些媒体的记者自己也在写博客,而且写得相当不错。
  
  南桥:能不能举些例子?
  
  库柏:例如Jules Crittenden, Don Suber. Don Suber就住在我们西弗吉尼亚,是个专栏作家。
  
  南桥:他们既然在报纸上也写,其博客有何不同?
  
  库柏:更个人化。报纸有时候需要你摆出“客观”的姿态(不过我告诉你,它或许根本就不客观)。而且在相关传统上、风格上都有要求。报纸有自己的选题标准(gate-keeping),规定可以写什么,写多少。博客相对于传统媒体,自由度比较高。比如在传统媒体,你不大会去对自己同事评头评足,你这方面会比较拘谨。博客比较个人化(idiosyncratic),放得开。
  
  南桥:你说过,博客造就了一些公民记者(citizen journalists)。可否举个例子,说明有没有人通过博客的渠道,开始参与公众话语?乃至影响公众话语?
  
  库柏:太多了。最著名的例子是Power Lines, 这是个博客群,经营的是三个律师。三个人互相认识,但不在一个地方。就是他们向很多人揭露了CBS主播丹?拉瑟(Dan Rather)造假,并最终导致拉瑟被迫离开CBS。这三个律师本来寂寂无闻,经此事后,他们成了保守阵营中著名的政论人士(pundits),一下子成为公众人物。
  
  左翼博客和右翼博客
  
  南桥:保守阵营?
  
  库柏:对,在博客这方面来讲,左翼博客情感宣泄居多,发泄居多。左翼阵营的群体归属感很强。右翼阵营很喜欢查找事实,有很高质量,很冷静的分析,言论没有左翼那么“火爆”(less heated)。
  
  南桥:有意思,我们博客分名人和草根,你们论左翼和右翼。顺便问一下,你在书中多次提到meme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是不是“错误假设”(wrong assumption)?
  
  库柏:完全不是。Meme是来自生物学里的一个概念,它有点像病毒,传播得很快,很广。它也不是错误事实,而是一连串事实在一起,被人加添上了一个结论,这个结论并不可靠,你也可以依据同样的事实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。可是meme就是被广泛传播开来的结论。而博客就可以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。
  
  南桥:最近有没有这类meme的例子?
  
  库柏:比如最近的利比案中就有一个meme, 就是“抹黑操作”(smear operation),很多人都相信这抹黑就是真相,报纸上不加思索就把它当成了事实,可是我告诉你,这只是一个被错误传开的meme, 它混淆了视听,使人无法得出正确的观点。我建议你去看Just One Minute博客的评论,他对这个话题挖掘得很深。
  
  博客的未来
  
  南桥:你觉得博客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,比如幼年,童年,少年…
  
  库柏:哈哈,要是比喻的话,我说是小青年(young adult).
  
  南桥:那么博客的未来又会怎样?
  
  库柏:我前面说过,博客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,它是一些网络化的信息利基(networked niches of information),同时又是互动性很强的东西,这都是过去媒体难以企及的。它也是一种民主的媒体,它让人知道,没有人能够统一声音。它也是一个区隔更加细化,更加千差万别的市场。而且你与众不同,并不需要更多成本(It does not cause more to be different)。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民主的媒体。可是博客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,虽然它提供的都是免费的内容。作为一个市场,它会有市场的规律,比如质量规律。好的博客,好的内容,能够提供附加价值的内容,总归被人发现,得到认可。另外一些博客会退出。
  
  南桥:为什么?
  
  库柏:有的被人忽视。有的是写累了,写疲了(burned out).听说在一些专制国家,也有一些博客被封杀,比如听说一个埃及博客被抓了。中国是不是也有内容管制?我听说google在中国有内容屏蔽?
  
  南桥:其实博客总有对付的办法,比如他们在遭到屏蔽的关键词中间加上额外的符号。另外,现在大家发牢骚的博客太多,我看谁也管不过来,管的那些人也开始睁一眼闭一眼了。
  
  库柏:可能和你们经济的自由化也有关系,经济的形态最终总要和新闻、政治对应起来,前者推动后者。如Milton Friedman的新书所写的那样,资本主义经济是和我们这里的思想自由对应的。无论怎样,我们这里根据宪法的规定,大家还是很看重言论自由的,比如联邦选举委员会(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)曾提出一定的言论过滤,结果所有人,不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派,大家全开骂。任何管制都不符合我们习惯的文化预期。谁能说什么?这得由市场来定。
  
  南桥:博客长久的动机是什么?以后怎么办?
  
  库柏:我猜有不少人会退却,会有更多人结合起来,一起写,以分担成本。
  
  南桥:什么成本?
  
  库柏:时间和精力的成本。大家合并成一个博客写。
  
  南桥:有没有这样的例子?
  
  库柏:有啊,比如pajamamedia, 就是一群博客组建的一个独立的媒体,有声有色,有自己的编辑队伍和写作队伍,非常齐全,只是他是否赚钱我还不知道。
  
  南桥:有没有赚钱的可能?
  
  库柏:应该可以,比如投放广告,别的我想不出来。不过收费浏览大概行不通。
  
  南桥:为什么?
  
  库柏:因为这从本质上违背了网络的精神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不需要输入验证码和用户名,非常方便……

本博确保所有音乐和软件、图片
提供高质量下载,绝无死链接
更多帖子可点击文章下方分类标签

大仙音乐   □最近在听   □图片档案   □关于大仙